函数的定义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,是高考常考点之一,掌握定义域的确定方法与解题逻辑,对后续函数单调性、值域等知识点的学习至关重要。以下将详细梳理函数定义域的定义、确定原则,并结合典型例题解析,帮助大家精准掌握相关内容。
一、函数的定义域及原则
定义:设 A,B 是非空的数集,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,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,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 (x) 和它对应,那么就称 f:A→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,记作 y=f (x),x∈A。其中,x 叫做自变量,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。定义域是函数的核心要素之一,直接决定函数对应关系的有效性与取值范围的合理性。
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原则(1) 当函数 y=f (x) 用表格给出时,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表格中实数 x 的集合,即表格中所有明确列出的自变量取值构成的集合。(2) 当函数 y=f (x) 用图象给出时,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图象在 x 轴上的投影所覆盖的实数 x 的集合,投影的起点与终点对应的 x 值即为定义域的边界(含边界点需结合图象是否为实心点判断)。(3) 当函数 y=f (x) 用解析式给出时,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解析式有意义的实数 x 的集合,常见约束条件包括:分母不为 0、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、零次幂底数不为 0 等。(4) 当函数 y=f (x) 由实际问题给出时,函数的定义域受问题的实际意义限制,需结合具体场景分析(如长度、时间、数量等需为非负数)。
提醒: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数集,不存在无定义域的函数;若未特别说明,函数定义域默认指解析式有意义的实数集合。
二、函数的定义域相关例题
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(1) y=3x-5;(2) f (x)=2/(x-3);(3) y=√(2-x) + 1/(x-4);(4) y=5/[2 - √(3-x)]。
答案:
(1) {x∣x∈R}(2) {x∣x≠3}(3) {x∣x≤2 且 x≠4}(4) {x∣x≤3 且 x≠-1}
解析:
(1) 函数 y=3x-5 为一次函数,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对所有实数 x 均有意义,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{x∣x∈R}。
(2) 该函数为分式形式,根据解析式有意义的原则,分母不能为 0.即 x-3≠0.解得 x≠3.故函数的定义域为 {x∣x≠3}。
(3) 函数包含偶次根式与分式,需同时满足两个约束条件:{2 - x ≥ 0(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){x - 4 ≠ 0(分式分母不为 0)解得 x≤2 且 x≠4.故所求定义域为 {x∣x≤2 且 x≠4}。
(4) 函数包含偶次根式与复杂分式,需满足双重约束:{3 - x ≥ 0(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){2 - √(3 - x) ≠ 0(分式分母不为 0)由 3 - x ≥ 0 得 x≤3;由 2 - √(3 - x) ≠ 0 得√(3 - x)≠2.两边平方得 3 - x≠4.解得 x≠-1.综上,函数的定义域为 {x∣x≤3 且 x≠-1}。


发布于 2025-11-19